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访谈正文

卫星定位技术在生活中无缝结合 未来前景如何?

2013-11-07 17:28来源:中国日报网关键词:物联网北斗智慧城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3年10月30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司、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在北京共同主办“第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暨设备博览会”上,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博士、讲师郭迟。

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博士、讲师郭迟

记者:郭老师你好,现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经深入到了社会和经济的各个角落,对于现在的中国在卫星定位技术产品开发和应用上是怎样体现的?

郭迟:现在整个卫星从市场上来分,一般大家比较公认的分成三个。一个政府的市场,一个行业的市场,然后才是大众的市场。所以三个方面三个市场的应用状态不是特别一样,比如政府市场主要是做一些基础设施,行业市场主要是做一些跟行业相关的专业性的应用。大众市场做的比较多的就是跟老百姓日常生活跟移动互联网比较相关的一些东西。现在的应用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总体来说,位置传感器越来越普及了。比如手机里都有GPS,预计几年之内手机里可能都会有双膜的北斗GPS,位置传感器本身越来越普及了;传感器一旦普及到每个人身上、每个车上的时候,下游的应用就会蓬勃发展起来。不管从国家、从政府来说,还是从专家角度来看,都认为产业的发展态势是非常好的。现在提出一个口号,让北斗走进千家万户,根本上还是要在服务精度和应用创意上不断发展才能让它走进千家万户。

现在社会上还有一种观念,一提到北斗,就觉得好像离老百姓生活比较远,好像是很高精尖军队、国防用的东西,觉得跟老百姓生活比较远。之所以有这种差异,我觉得主要是有两个方面还做得不够好,不够贴近老百姓:一个是提供位置的能力,一个是理解位置的能力。这两方面能力不够。提供位置上精度不够,一个是GPS,一个是北斗,首先只能满足室外定位,不能满足室内定位,但是人的大部分生活在室内,室内没有卫星信号,这个应用就做不起来;第二,即使室外,精度不够,一般来说4-20米误差,像基本的导航应用可能够,再复杂的应用、更有趣、更精准的应用就不够,比如在步行街逛街要收到相关信息,那就不行了,定位只能步行街,觉得离我们很远,用不起来。

这方面,武汉大学牵头已经向国家建议并立项实施“羲和计划”。羲和也是一个神,上古一个大神。羲和计划干什么呢?用我们中心施闯教授的话说,就是就是“为了解决室内外无缝高精度应用,解决定位最后一公里问题”。把这个解决了,老百姓就觉得贴近生活了。这个计划主要是两个大分支:一个靠各种增强系统,现在主要做地基增强系统,提高GPS、北斗的精度,将来主要面向北斗。目前湖北、上海等地已经建立了北斗的地基增强网络,实验已经可以达到厘米级。民用不需要这么高的精度,亚米级、米级已经不错了,现在技术上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我们也在呼吁,现在很多企业也在找这样的机会,需要大家通力合作,因为涉及到科研部门,像武汉大学,涉及到基础设施,各地测绘局、测绘信息部门掌握的基准站的数据,要提供出来,需要有运营商,像电信。我们现在自己做试验、自己做一些小的业务,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终端,问题不大。但现在全国八亿多手机用户了,都满足高精度定位那必须是广播商、移动商提供。现在整合上还差一步,但是一旦整合好了,我们将来的民用室外定位至少做到亚米级,现在在10米精度上位置服务应用已经出来了一大批,可以想像,如果做到亚米级精度,位置服务又会呈现新一波热潮;第二,做室内定位,包括室内地图和室内定位,室内定位目前做的比较好的像北京邮电大学做的比较好,还有合众思壮、博阳世通这样的公司做的比较好,还有电信部门,上海电信也在做这块,我们相信未来几年室内定位会有些大的发展。室内定位主要依靠WiFi的定位,还有其它的一些技术,还有其它一些难点,最后室内和室外还要无缝联系起来。当然对于车辆来说,除了室内室外以外,还有惯性导航参与,就是组合导航。有些民用惯性传感器已经很便宜了,三千块钱以上的手机里面都有陀螺、加速度计,下一步要进一步整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物联网查看更多>北斗查看更多>智慧城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