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本步操作完毕后,关闭该控点闭锁,提示“本步操作已完成”,可进行下一操作。
上述3项在每一步操作时均重复执行,并记录在“黑匣子”中。直到本操作任务全部操作完毕,提示“操作结束”。
2.6智能专家系统
智能专家系统软件是整个微机防误闭锁系统的灵魄。各种产品的结构及性能差异较大,但一个最基本的功能是状态判断与逻辑分析。
2.7外围设备
外围设备是包括键盘、鼠标、打印机、显示器、音响等附件在内的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主要用于系统维护人员进行程序修改、逻辑编制和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任务选择、操作票打印等任务时,完成人机对话功能。
3.技术要点
3.1系统软件质量问题
a) 功能的完备性
系统软件的功能既要能满足正常使用状态(典型操作)下的逻辑分析能力,而且,还应适应用户在特殊状态下(如特殊操作、应急操作)的逻辑分析能力。
b) 逻辑判断的严密性
由于电力系统倒闸操作的复杂性,防误闭锁软件的闭锁逻辑关系也相应复杂化。例如,大部分产品虽然基本上可以实现对电气“五防”作出逻辑判断。但却对“解网”、“环网”等的倒闸操作的逻辑正确判断难以胜任,应该是该类产品技术升级的重要课题。
另外,由于软件本身及所运行的平面软件的原因,可能出现某种“逻辑陷阱”(例如 WIN’95 就存在浮点运算的逻辑陷阱,据说 WIN’98 已解决此问题),导致不可预测的逻辑判断失误,这方面要求开发者在软件编制中充分注意。
3.2防误闭锁系统的可靠性
包括二个要素:一是硬件的可能性;另一个是软件系统的可靠性。
a) 硬件的可靠性包括二个方面:一是使用性能的可靠性,常见的问题是硬件的抗机械疲劳能力,抗电气绝缘老化能力,抗电化学腐蚀能力不够;二是硬件的结构设计的可靠性。例如,过去曾发生过“走空程序”的问题,就是因为硬件的结构设计不够周密,而造成的操作步骤跳空,这种现象是非常危险的,是电力系统几十年来发生误操作的原因之一。
b) 软件系统可靠性除了要考虑软件编写逻辑严密性外,另一个问题是当系统中的某一部分(某每一个文件)意外损坏时,整个系统能否正常运行,还需要在软件编制时,设计一定的“冗余”部分,加强逻辑运算与分析过程中程序间的交叉支持能力。
4.经验
4.1安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锁具选型与安装是安装过程中遇到问题最多的。首先是选型,由于各变电站的设备类型差异较大,因此,必须充分重视锁具与被闭锁设备的匹配,防止因锁具的选型不当造成可能发生的“走空程序”现象,一种国外生产的高压配电柜,其结构独特,目前的定型锁具没有一种装得上去,最后只能根据其特点自行设计加工专用锁具。
锁具的安装点的选择也是能否真正实现对操作程序进行闭锁的关键。例如,临时按地线的锁控点的选择、确定,这个问题是几乎所有的变电站遇到的难题。必须根据各站特点对原有接地体进行改造,以确保每一设备只有唯一的接地线插入点,否则闭锁装置形同虚设。
而电气锁的安装更应注意各变电站控制回路接线原理的不同而决定电气锁的接入方式。
笔者也曾遇到一些国外产品,由于其设计的控制回路中,合闸电源与分闸电源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在安装时不能按常规方式接入,在这种方式中,同一断路器的分、合闸闭锁锁具,必须使用不同的标识编码,否则可能造成误操作而引发事故。
4.2调试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调试过程中反复核对各控点编码的正确性固然重要,笔者认为系统闭锁逻辑的测试更加重要。这是因为闭锁逻辑虽然是经过运行人员和编写人员反复核查后才确定的,但由于其本身的逻辑复杂性和录入过程中的人为疏漏,出现差错的可能性和隐蔽性则更危险。
简单也是最可靠的测试方法是:在投运前由运行人员进行随心所欲的模拟操作(包括大量错误操作)。
4.3一物多用
借用微机防误闭锁系统的模拟预演测试功能,让运行操作人员经常在模拟操作显示屏上进行常规操作演习及反事故演习的仿真培训,可使运行人员对各类操作的熟练性和各类事故处理程序的应变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5.结束语
变电站微机防误闭锁系统的应用技术日新月异。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各类更新更好的产品将在不远的将来进入电力系统,研究、应用和推广这方面的技术也将是电力系统一个长远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武文平.变配电运行.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江智伟.变电站自动化及其新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李坚.变电运行及生产管理技术问答.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媒体报道 | 营销方案 | 成功案例 | 招聘服务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在线帮助 | 联系我们 |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